嘉陵历史名家论坛由重庆历史学会及beat365英国官网入口合办,定期邀请历史学名家开讲,主讲内容涵盖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等相关学科的热点话题,已形成系列规模讲座,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学术氛围浓厚的学习平台。
杨军, 1989年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历史系,199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并留吉林大学历史系任教。1997年获博士学位,2004年晋升教授,2005年任博士生导师。现任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史系教授,《史学集刊》主编,吉林大学历史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北方民族史、辽金史、东北区域史研究,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已出版学术著作7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兼任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期刊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吉林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吉林省民族学会副会长、吉林省高句丽渤海研究会副会长、吉林省地方志学会副会长等。
2023年12月8日,杨军教授应邀做客beat365英国官网入口光大讲坛暨嘉陵历史名家论坛,为beat365英国官网入口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官网广大师生做了题为“辽泽与东北政局”的讲座。本次讲座由beat365英国官网入口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官网张文教授主持,吸引了来自学院内外近百名师生参加。
讲座伊始,杨军教授指出近年来海疆史渐趋热门,但海疆史研究需借助海洋学、古地理和气象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而历史学科最大的特点恰在于其包容性,历史研究不会刻意强调学科边界,因此,历史学的视角与方法在海疆史研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杨军教授首先从公元前300年燕国名将秦开击走东胡所选择的线路说起,引入讲座的主要内容。杨教授据此事推断,在公元前3世纪以前,连接今天华北和东北平原的“滨海道”可能尚不存在。一方面,当时海平面较高,古海岸线向大陆收缩,后世“滨海道”所在区域尚被海水覆盖;另一方面,辽河下游的冲积平原尚未完全形成,该地区存在大面积车船难行的滩涂和沼泽,即所谓“辽泽”。接着,杨教授又将燕国对辽东地区的有效控制及燕政权整体北撤辽东顽强抵抗秦军二事,与秦开击走东胡对比,指出此后通往辽东地区的交通线路状态发生了大转变。借助古地理和海洋学的相关研究成果,杨教授团队发现实现这一转变的原因在于:自公元前3世纪至西汉末,海平面经历了一个持续下降的过程,海岸线向海洋扩张,使得沿海平原具备了通行条件,辽泽与海洋分离成为内陆沼泽,“滨海道”这一新交通路线开通。自战国后期的燕国至西汉,中原王朝得以实现对辽东乃至朝鲜半岛北部的长期稳定控制,“滨海道”这条沟通内地与东北亚的交通命脉的开通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接着,杨军教授从谭其骧先生曾敏锐注意到的西汉末王莽时代的一次“海侵”事件出发,对谭先生论述未及的渤海北部辽东地区所受海侵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海侵之后的辽东地区大量中原王朝设置的郡县被淹没,同时还使得这一地区许多内陆县成为濒海县。海侵更导致“滨海道”重新被淹没,连接辽东地区的交通条件再次急剧恶化,只能通过海上交通维持对辽东地区沿海诸县的控制,这也是光武帝刘秀被迫放弃地处辽东内陆的岭东七县的深层次原因。
最后,杨军教授阐述了“辽泽”的后续故事。自唐代以后,再未发生过“海侵”事件,“辽泽”彻底成为内陆沼泽。元代以后,“辽泽”逐渐演变为辽河下游冲积平原。随着这一地理格局的稳定,辽东地区与内陆的交通联系也从此稳定,东北政治格局也与“辽泽”存在之前有所不同。回顾长时段的“辽泽”与东北政治格局之关系,可深刻感知到自然地理变迁对政治格局变动的影响。
讲座结束后,杨军教授还耐心回答了在场师生的踊跃提问。杨教授的讲授内容新奇、视角新颖、引人入胜,进一步拓宽了同学们的学术视野,对同学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起到很好的启发作用。在热烈持久的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落幕。